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获得6000万美元在线答疑产品“阿凡提”,借鉴共享经济,自称教育界的“Uber”或者“滴滴”,帮助学生“呼叫”老师,并进行“即时辅导”,获得2亿用户。选择将课堂后作业辅导这个容易标准化的环节互联网化,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同样,“好未来”集团下的“猿题库”从中学生的辅导书题库入手,用足够标准化的“练”和“测”切入“猿辅导”。辅导是教,题库是练和测,线下多年的经验已经证明老师辅导是个成熟的商业模式,从哪一点切是需要传统教育行业思考的事情。 跨界思维不一定是要完全的改变或标准化传统,先标准化可以标准化的部分,进行精益测试也可。 第四步:优化推广营销环节 “年糕妈妈”通过公众号发布母婴内容+精选特卖,其中大部分内容是从她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痛点出发,辅以国外专业理论做支持(如美国儿科学会、世界卫生组织、英国NHS等),再结合中国家庭的育儿特色写出来的,目前的单月流水已经达到7000w。 “互联网化不等于做一个APP”这个是所有传统行业跨界转型的创业者需要了解的,APP的开发、迭代与获客成本极高,反观超过7亿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在使用微信。 “年糕妈妈”利用具有高用户黏度的微信作为流量入口,提供高质量的内容,用极低的边际成本形成社群,再完成商业转化,这种新媒体营销为机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用户获取思路,还包括具有“熟人绑架”基因的朋友圈推广等等。 用户相对集中的兴趣社交平台去发掘目标人群,也是机构获客的新思路。可以通过流量置换,收益分成等等方式来进行合作,销售成本是“可预估”并“有回报”的。 这种方法对机构的内容输出能力要求较高,“内容即产品”变成了一个新思路,专人专岗,搭建“具有用户思维的专业人员”团队很重要。 第五步:提高收入、提高利润率 传统教育行业利润点较低,一般企业净利低于10%,与它的密集型人口工作特性有关。 获客链条过长,导致销售链条节点过多,每个节点上都需要支出人员成本。 比如,一个用户到店,需要市场人员从百度、线下活动或者外呼导入到实体店,之后课程顾问也就是销售介入接待与说服用户,再安排老师给用户上体验课,最后需要财务线下收费一系列的操作。其中还有校长,教学主管,销售主管等等管理人员角色的参与。 人员成本及其庞大,且过分依赖个人素质,效率不高。若出现校区场地设计不合理,利用率较低,净利过低几乎可以肯定是很容易出现的。 体验课优化 目前的传统企业体验课通常是插班体验,新学员随老学员的课堂学习。新学员体验感差,没有代入感,导致成单转化率低,老师也无法兼顾。 互联网思维的引入,企业可以尝试使用全新的体验课模式:独立的师生翻转课堂互动式体验设计,集中授课,加强用户的参与感,不仅可以提高转化率,还可以减少获客成本,增加口碑。 支付优化 线上支付体系的优化可以降低现场支持人员的成本。可以设想,将来大型连锁的教育企业,100家校区,只需要1个财务人员和1个后台运营人员足以支撑 销售前置 传统行业如果在转型过程中考虑使用互联网工具,提前在线完成部分销售流程的工作,比如品牌植入,课程介绍等等,课程顾问和销售的人员成本通常占企业成本的15%,如果能降低10个点,对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利好。 在所有的跨界转型企业都在讨论互“联网+”。无论是做传统,“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创业者都应该先搞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你的企业所提供教育产品的核心是什么? 你的用户的需求是什么?你的产品和服务是否有效的解决了用户需求。 如果创业者认为以上3个问题都得到解决,那么你还需要用互联网思维解决以下问题: 用户与产品及服务的所有接触点你是否都很清楚? 这些接触点中哪些点是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极致化用户体验和提高效率的? 这个互联网的方法是否可以快速复制?资本市场是否认同? 传统企业的跨界转型,还需要吸引互联网人才的加入,如何让双方能有有效沟通,“能真的听懂”对方的思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互联网人也会面临不了解传统教育核心的问题。没有真的了解,就无法做出最好的决策。当然,企业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担负转型过程中需要“试错”成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