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专题 >

电商假货泛滥 电商法加大平台的义务和责任(2)

时间:2018-07-09 18:53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admin 点击:
曾有网友在网上发帖,称他在某二手交易平台看到一双原价近2000元的名牌球鞋,卖家声称因为尺码不合适,只试穿过一次,现售1200元。该网友收到货品后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曾有网友在网上发帖,称他在某二手交易平台看到一双原价近2000元的名牌球鞋,卖家声称因为尺码不合适,只试穿过一次,现售1200元。该网友收到货品后,发现多处细节与正品不符,专柜鉴定是假鞋。该网友与卖家和平台数次沟通退货,却都没有收到合理反馈,而卖家也玩起了失踪。

业内人士表示,二手交易平台很难对商品进行有效审核,商品质量界定存在困难,假货销售较为方便。此外,二手闲置平台的交易双方都是个体消费者,无需工商登记备案,工商行政执法部门难以有效监管,售假者违法成本极低。一旦发生纠纷,买家维权十分被动。现实中,一些深谙套路的售假者注册大量账号循环使用,每售出一件商品便迅速下架,给消费者维权设置了重重障碍。

2014年3月施行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规定,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应当对尚不具备工商登记注册条件、申请进入平台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自然人的真实身份信息进行审查和登记。目前,各大二手交易平台正在加紧进行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平台准入门槛。“闲鱼”平台去年9月推出“实人认证”,通过与公安网数据校验、运用人脸识别技术,确保个人身份真实可信,同时通过与芝麻信用、支付宝、淘宝、微博等账号关联对接,实时呈现用户征信数据。一些二手交易平台也积极引入独立于买卖双方的第三方鉴定机构,避免消费者买到假货。

刘俊海表示,二手平台上买到假货,平台有义务提供卖家相关信息,积极协助买家维护其合法权益。买家可运用《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条款进行维权,同时注意保存交易环节的聊天记录,保留证据方便日后举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推荐内容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